回忆的仓库-北京晚报

05-09
分享:

第三方仓储物流公司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北京晚报》曾一度是北京地区阅读率很高、读者数量很多、广告营业额很高的报纸。

它是京城的文化符号,也是皇城根儿市井生活的一部分。

莫言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从订阅《北京晚报》开始,我有了一点北京人的感觉。”

晚报晚报,北京晚报

很多人的记忆里,每到下午三四点以后,街边的报刊亭里,就有了“晚报晚报,北京晚报”的叫卖声。

它像长安街电报大楼的钟声一样,提醒人们阅读新闻的时刻到了。

北京街头的报刊亭

数十年前,在电脑、手机还没有出现,电视没有普及的年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十分有限。

国内国外的政治要闻、胡同街巷里的生活趣事、四九城的文史典故、大小商场的打折促销…都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晚报上。

这份“接地气”的报纸,是人们天天津津乐道的“谈资”。

胡同里几乎人手一份,在报刊亭排队抢购晚报的情景也比比皆是。

买报纸 北京日报图

据读者回忆,“我小时候,天天去报亭给我爷爷奶奶取订的晚报,去晚了就没啦!”

很多人打小儿也跟着家里大人看,翻着翻着就弄的满脸黑油印子,“上中学写议论文都是晚报腔”。

若是去外地上学或工作的读者,“跟家里协商好,把晚报逐期留好,待我放假回家再看。于是,每次回家,前三天我足不出户,一心一意看晚报。

先粗看后细读,北京仓库如饥似渴。连续几天,我把报纸放在床上,自己端坐小板凳,从头到尾,恨不得把几个月的报纸一下子全装进脑子里”。

文革后,《北京晚报》复刊,迎来了读者的热购。照片右侧的牌子上写着“北京晚报,每份两分。”

长年累月,晚报融入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实现了它的初衷。

毛主席题写报头

《北京晚报》是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的报纸,创刊于1958年3月15日,天天出版四开四版。

创刊的初衷“是办给广大城市居民看的”,同时反映四九城群众的生活面貌,与《北京日报》互补。

1958年3月15日《北京晚报》创刊号。

尽管是一份通俗的小报,但它的分量也不轻。

在中国记协收集到的38种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报头中,《北京晚报》是惟一一张晚报。

1964年8月28日,范瑾(创办了《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给毛主席写信报告,预备在国庆日换用毛主席为《北京日报》写的报头,并制了样子送毛主席阅示。

同云仓时,她还请毛主席为《北京晚报》写个报头。

我们还有一个要求:北京晚报现在用的报头是凑的字,您是否可以为北京晚报写个报头。

毛主席给范瑾寄来为《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写的报头,并在范瑾8月28日的信上批示:

范瑾同志:

写了一张(指新写的《北京晚报》报头),不知可用否?原写北京日报四字中有一二字似写得不好,今又写了一张,供你选择。如觉不妥,还是用原写的。

毛泽东九月二十五日

1964年10月1日,《北京晚报》改用毛主席新写的报头,沿用至今。

1984年,北京日报社大门口。

京味儿“五色土

晚报很“接地气”的部分,是它的“五色土副刊”。

“五色土”一名,源于中山公园社稷坛上的五色土,根植于北京深厚的文化沃土。

早年,京城百姓从这份仅有四开四版的报纸上,能读到邓拓的《燕山夜话》、冰心的《拾穗小札》等作品。

晚报“五色土副刊”,从创刊到现在,也有60年了。

后来,王蒙、莫言、海岩、刘心武、王朔……一大批名家,也一度出现在晚报的特色栏目“一分钟小说”中。

时任副刊编辑魏铮说,“能在同一时间让当时这么多中国文坛的一流作家,一起为一张报纸撰稿,这在报纸和期刊界可称绝无仅有”。

“五色土副刊”拉近了人们与这座城市的距离,很多热心读者也积极给报社投稿,编辑甚至“用手提箱把稿子装回家看”。

《北京晚报》为此享誉全国,以至于带动全国很多日报、晚报也开辟类似专栏。

1985年4月9日,邹静之刊登在晚报“一分钟小说”版块的《盖侠其人》。

2005年初,北京晚报编辑部调整副刊版面,创办了一个“四合院”的副刊,刊登的第一篇文章名为《砖塔胡同的记忆》。

这篇文章打开了京城百姓记忆的窗口,此后100多篇读者投稿涌向报社。

人们用文字讲述的每一段关于胡同的记忆,都饱含深情。

北京市邮政局组织部分职工分别到北京站、前门等地区零售报纸。这是邮政局局长刘平源在卖《北京晚报》。

曾常驻大栅栏的美国作家迈克尔·麦尔在《再会,老北京》一书中称:

由于北京没有胡同文化博物馆,《四合院》特刊就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即使称不上一座记忆的丰碑,也能算一个回忆的仓库了。

假如说晚报变成了北京人“回忆的仓库”,治理这座仓库的,便是那些再熟悉不过的老记者。

那些晚报记者

提起晚报的那些老记者,就似乎北京人的老朋友,妇孺皆知。

司马小萌,被称为“京城很早的拍客”、“中国扫街第一人”。

司马小萌

上世纪80年代初,司马小萌在《北京晚报》开辟了一个图片专栏《十字街头》,以抓拍镜头来关注民生、反映民生。

她“靠两条腿、靠自行车、靠公交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用镜头记录下四九城的点点滴滴。

此外,她还在《北京晚报》上组织摄影比赛,每年不断。她当年手把手培养的通讯员,很多时近200人,如今有不少人在摄影圈儿已赫赫有名。

刘一达有“胡同记者”的绰号,他从小在胡同生活,20岁开始研究北京文化,21岁写小说和剧本,后来又当了25年的《北京晚报》记者。

刘一达

他曾担任晚报“经济广角”栏目的编辑,以一个新闻记者的敏锐眼光和深厚的文学功力,写出了大量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和老百姓现实生活状态的社会特写。

“北京论语”版苏文洋的评论,也是很多读者的必读项目。

苏文洋

从国际态势、房产现象,到腐败事例、税费改革、案件直击等等,他信手拈来,针砭时弊,字里行间铿锵有力。

有读者称:“同样的新闻,一看就是揉着核桃的北京大爷写的,那叫一针见血,那叫一个不屑。”

此外,还有很多家喻户晓的记者,他们用文字的方式,传递着时代的温度、厚度与深度。

风行甲子,其命维新。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现在的大楼

这一甲子,北京城日新月异,晚报的价格、版面、栏目也随之不断变化。

但无论如何,它用白纸黑字记录了时代巨变,也用“不忘初心”承载着这座城的所有记忆。

电商仓储代发货

盛世云仓专注于电商平台包裹后期配送和代收货款以及仓储物流外包业务,已累计服务2000家客户,是一家集仓储托管、代打包、代发货、代收货款、仓储外包、仓库托管、个性化增值服务的综合性仓储物流企业。

欢迎来电垂询:400-998-0273,官方网站:https://www.34yc.cn/

注: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并联系盛世云仓,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本站内容部分采集于网络,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谢谢。

核心业务

核心业务:仓配一体化、电商仓储物流、代打包代发货、代收货款

官方微信公众号

盛世云仓官方二维码